交通事故次要责任承担的比例是多少?
我前段时间出了交通事故,交警判定我是次要责任。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我要承担多大比例的赔偿,是固定的数值吗?不同情况会有不同比例吗?想了解下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展开


在交通事故中,次要责任承担的具体比例需要根据事故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一般来说,交通事故分为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事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之间发生的事故这两种情况。在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里,如果一方负次要责任,通常承担的赔偿比例在30%左右。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相应的交通规则遵循义务,所以责任划分相对较为均衡。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精神,结合司法实践的通常做法,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大多会按照这个比例来确定次要责任方的赔偿责任。 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承担的赔偿比例一般在40%左右。这主要是考虑到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在交通活动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法律在责任分配上会适当向他们倾斜。比如,当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即使行人存在一定过错,但考虑到行人在事故中更容易受到严重伤害,所以机动车一方会多承担一些责任。 不过,具体的责任比例最终还需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现场勘查、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综合确定。如果当事人对责任认定和赔偿比例有异议,可以通过申请复核或在诉讼中由法院重新认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