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什么规定?


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主要依照以下几类规定: 首先是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它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种类、设定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依照这部法律来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则规范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从申请、受理到审查、决定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履行行政许可相关职责就需要遵循该法。 其次是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城市绿化条例》,它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对于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地方行政机关在履行城市绿化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责时,就需要依照这个行政法规来执行。 再者是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像某省制定的《某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该省的行政机关在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责时,就要遵循这个地方性法规。 另外还有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行政机关在履行相关行政管理职责时,也需要依照这些规章的规定。 总之,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需要严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等规定,以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