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是按照什么工资标准发放的?


公积金的缴存工资标准,实际上指的是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是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来确定的。这里所说的“工资”,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仅仅是每月到手的那部分现金工资,它包含了多种收入形式。 具体而言,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是职工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的金额。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它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小李在2024年全年的工资收入中,基本工资是每月5000元,全年就是60000元;绩效奖金一年总共30000元;各类补贴加起来有12000元。那么小李2024年的工资总额就是60000 + 30000 + 12000 = 102000元。2025年小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就是102000 ÷ 12 = 8500元。假设小李所在单位的缴存比例是10%,那么小李本人每月需要缴存的公积金金额就是8500×10% = 850元,单位也会按照相同的金额为小李缴存公积金,即每月单位也缴存850元,这样小李每月公积金账户总共会增加17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会根据当地情况设定缴存基数的上下限。缴存基数不能低于当地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也不能高于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例如,某地规定的缴存基数下限是2000元,上限是25000元。如果职工计算出来的缴存基数低于2000元,就按照2000元作为缴存基数;如果高于25000元,就按照25000元作为缴存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