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开庭后委托律师该怎么办?
我之前没请律师就直接开庭了,现在感觉自己处理庭审状况有点吃力,想委托个律师。但不知道开庭后再委托律师该走什么流程,律师能起到多大作用,也不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希望有人能给我讲讲。
展开


首先,开庭后当事人是可以委托律师的。委托律师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这一权利贯穿于整个诉讼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人员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当决定在开庭后委托律师时,当事人需要和选定的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在合同里,要明确约定委托的事项、双方的权利义务、收费标准等内容。同时,当事人还需要给律师出具授权委托书,这是律师进行诉讼代理活动的依据。授权委托书要写清楚委托的权限,比如是一般授权还是特别授权。一般授权下,律师只能进行一些程序性的活动,像提交证据、参加庭审等;而特别授权的话,律师可以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 律师接受委托后,会及时向法院提交委托代理手续。然后,律师会尽快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之前庭审的情况、双方的争议焦点等。律师会查看已经提交的证据,分析对方的观点和主张,为后续的诉讼工作做好准备。比如,如果之前庭审中有证据没有充分质证,律师可以在后续的程序中进行补充质证;如果发现对方的观点存在法律漏洞,律师会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反驳。在整个过程中,律师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诉讼策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