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刑事案件该怎么办?
我有个民事官司正在法院审理,结果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了和案件相关的刑事犯罪情况。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怎么处理,是会继续审理民事案件,还是会先处理刑事案件,还是两者一起处理呢?我想了解一下具体的流程和规定。
展开


在民事案件审理中发现刑事案件时,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先刑后民”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原则,意思是当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存在关联时,通常先对刑事案件进行处理,等刑事案件有了结果之后,再继续审理民事案件。这是因为刑事案件往往涉及到更严重的社会危害和公共利益,而且刑事案件的调查和审判可能会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和处理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如果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属于同一法律事实,一般遵循“先刑后民”原则,法院会裁定中止民事案件的审理,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处理刑事案件。等刑事案件处理完毕后,再恢复民事案件的审理。例如,在一些涉及合同诈骗的案件中,如果在审理合同纠纷的民事案件时发现存在诈骗犯罪行为,法院通常会先把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进行刑事侦查。 如果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虽然有关联,但属于不同的法律事实,民事案件可以继续审理。比如,在侵权纠纷的民事案件中,被告的侵权行为同时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但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关系不同,这种情况下民事案件可以不中止审理。总之,具体的处理方式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