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事实无法查实该怎么办?
我遇到个事儿,警方在调查一起案件,可到现在犯罪事实都没办法查实。我就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会怎么处理啊?是会一直查下去,还是有其他的规定呢?我特别想弄清楚这方面的情况。
展开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事实无法查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况,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处理原则。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定罪需要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这意味着,如果犯罪事实无法查实,证据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就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仅凭猜测或者怀疑就给人定罪,必须有足够、确凿的证据来证明犯罪行为确实发生,而且是犯罪嫌疑人所为。 在侦查阶段,如果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后发现犯罪事实无法查实,也就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撤销案件。这就好比盖房子,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证据),就没办法把房子(罪名)盖起来,那就只能先停止相关的行动。 到了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如果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经过补充侦查后,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就像是做菜,材料不够或者质量不好,厨师(检察院)会要求重新准备(补充侦查),如果多次准备后还是不行,那就只能不做这道菜(不起诉)了。 而在审判阶段,如果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即当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存在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因为法律要保障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总之,犯罪事实无法查实的情况下,司法机关会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公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