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原告无法举证该怎么办?

我作为原告起诉了别人,但是目前我手上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我的主张。我很担心因为无法举证而输掉官司,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上有什么解决办法,也不清楚自己后续该怎么做,所以想了解一下原告无法举证时的应对措施。
展开 view-more
  • #举证责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就是说,原告提出了某种主张,就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但如果原告无法举证,可能会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下面从不同方面来分析应对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是民事诉讼举证的一般原则。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原告主张被告违约,就需要提供合同、被告违约行为的相关证据等。如果原告无法提供这些证据,按照一般情况,其主张可能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例如,在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中,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意味着在这类案件中,如果原告是受到污染侵害的一方,不需要自己去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由被告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原告需要先确定自己的案件是否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 如果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原告在无法举证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途径。一是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比如,证据由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权查阅调取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等情况。二是利用证据保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例如,证人即将出国定居,可能无法在庭审时出庭作证,原告就可以申请对证人的证言进行保全。 此外,原告还可以通过与对方沟通,尝试获取相关证据。比如,通过与对方的协商、谈判,在交流过程中固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侵犯对方的合法权益。 总之,当原告无法举证时,不要惊慌,可以先了解自己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申请法院调查取证、证据保全等措施,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