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同条款理解有争议该怎么办?
我签了一份合同,其中有个条款大家理解都不一样。有人觉得是这个意思,有人觉得是那个意思,现在不知道该按哪种理解来执行。我想知道遇到这种对合同条款理解有争议的情况,法律上是怎么规定处理办法的呢?
展开


在商业活动或者日常生活中,签订合同是常见的事情,但有时候合同条款可能不够清晰,各方对其理解产生争议。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方法可以用来解决问题。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这就意味着要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比如,当对合同中的某个术语理解有分歧时,要先看这个术语在合同上下文里是怎么使用的。如果合同里多次提到这个术语,并且在不同地方有相关联的表述,就可以综合起来推断其确切含义。同时,还要考虑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什么,双方想要通过这份合同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另外,在实际交易中,如果某种交易习惯在特定行业或者地区被广泛认可和遵循,那么在解释合同条款时也可以参考这种习惯。例如,在某个特定的行业中,对于某种商品的质量标准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即使合同中没有明确写明,也可以按照这种行业习惯来理解合同条款。 如果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双方可以先进行友好协商。通过沟通,尝试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释,以继续履行合同。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仲裁或者诉讼过程中,仲裁机构或法院会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结合具体的证据和情况,对合同条款的含义作出公正的判断。 总之,当对合同条款理解有争议时,不要慌张。可以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结合合同的上下文、交易习惯等因素,来确定合同条款的真实含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