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想买房子应该注意什么?


公民在购买房子时,需要在多个方面加以注意,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对开发商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查。查看其是否具备“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等条件。如果开发商缺少这些证件,那么房屋买卖可能存在很大风险,购房者可能无法顺利取得房屋产权。 其次,在签订购房合同方面要格外谨慎。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依据,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房屋面积、价格、付款方式、交房时间、违约责任等内容。对于合同中的模糊表述或者不合理条款,要及时与开发商协商修改。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如果开发商提供的是格式合同,而没有对重要条款进行提示和说明,购房者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 再者,房屋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在收房时,要仔细检查房屋的质量状况,查看是否存在裂缝、渗漏、墙面不平等等问题。可以要求开发商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这是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时,向购买人提供的文件。如果发现房屋质量存在问题,应及时要求开发商进行整改,若开发商拒绝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购房者有权依据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另外,关于房屋产权问题也至关重要。要确保所购买的房屋产权清晰,不存在抵押、查封等权利受限情况。可以通过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等方式来核实产权情况。《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只有办理了合法的产权登记,购房者才能真正拥有房屋的所有权。 最后,在购房过程中涉及的税费问题也需要了解清楚。不同类型的房屋、不同的购房情况可能涉及不同的税费,如契税、印花税等。购房者要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税费种类和金额,避免因税费问题产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