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记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我在处理一些事务的时候,不太清楚什么时候该做过程记录。有时候做了觉得没必要,有时候没做又怕后面出问题没个凭证。想了解下,从法律角度来说,过程记录在哪些具体情况下是适用的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过程记录,简单来讲就是对某个事件、活动或者行为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进行的记录。它能为事件发展提供详细的脉络和证据,在很多法律场景中都非常重要。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过程记录是适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合同履行时,对双方的沟通、交付、验收等环节进行记录,能够证明双方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各自的义务。如果一方违约,这些记录就可以作为证据,向违约方主张违约责任。


在劳动纠纷方面,过程记录也十分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需要明确。比如,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分配、工作成果汇报、加班情况等进行记录,当遇到劳动报酬、加班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等纠纷时,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员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考勤、绩效评估、违纪处理等进行记录,在处理劳动纠纷时也能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侵权纠纷中,过程记录同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当发生侵权行为时,如人身伤害、财产损害等,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过程、现场情况、损失情况等进行记录,有助于确定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


此外,在行政程序中,行政机关也需要对行政行为的过程进行记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时,要遵循法定程序,并对调查、取证、听证等过程进行记录。这些记录可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也为相对人提供了救济的依据。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经手人是否要有签章?

我在处理一些业务文件时,涉及到经手人这一角色。我不太清楚经手人需不需要在相关文件上签章,不签章会不会有什么法律风险?想了解一下从法律层面来看,经手人到底有没有签章的必要。

企业加工没有加工账簿该怎么处理?

我经营着一家加工企业,之前没太重视加工账簿的记录,现在发现企业一直没有加工账簿。我想知道这种情况在法律上会怎么处理,我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又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呢?

调解过程是否可以录音?

我最近参与了一个调解案件,想知道能不能把调解过程录下来留作记录或者以备后续查看,不清楚在法律上有没有相关规定,具体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录音,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应该按发票做账还是按银行流水做账?

我在处理公司账务时,对于是依据发票来做账,还是按照银行流水来做账拿不定主意。发票是业务交易的凭证,而银行流水反映了资金的实际进出。我不知道以哪个为准更符合法律规定,也担心弄错会带来财务和法律风险,想了解一下到底该怎么做。

发票进项怎么记录最好?

我公司经常会收到各种发票,涉及到进项记录的问题。我不太清楚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发票进项才是最好的,担心记录不规范会给公司带来税务风险。想了解一下,在法律允许且规范的前提下,怎么记录发票进项才是最佳做法呢?

所有原始凭证都需要盖章吗?

我在处理公司财务事务时,遇到了很多原始凭证。有的凭证上面有盖章,有的却没有。我不太清楚是不是所有原始凭证都得盖章,不盖章的凭证会不会没有效力?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收到的发票做账时摘要该怎么写?

我在公司负责财务工作,每次收到发票做账时,都不太确定摘要该怎么写才规范合适。写得太简单怕以后查账不清楚业务内容,写得太复杂又感觉没必要。想了解一下有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的规范写法,该怎么写才符合要求。

听取的意见记录在案属于什么?

我在参与一个项目的决策过程中,相关人员听取了我的意见还记录在案了。我不太清楚这种把听取的意见记录在案的情况在法律上属于什么行为,对我会有什么影响,我想了解下这在法律层面是如何界定的。

法律文书和登记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遇到了法律文书和登记这两个概念。不太清楚它们具体有啥不一样,比如在法律效力、适用场景这些方面,感觉很容易混淆,想了解下它们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区别。

收货确认单是否属于支出凭证?

我在和供应商交易时,有收货确认单,但不确定它能不能算支出凭证。因为我付款后,怕没有有效的支出凭证,之后出现财务或法律问题说不清楚。所以想问问,收货确认单从法律角度看,到底算不算支出凭证呢?

转账报销是否要备注明确信息?

我在公司经常有一些费用需要报销,每次转账报销的时候,都不确定要不要在转账时备注明确信息。不备注吧,担心后续查账不清楚;备注吧,又怕格式不对白费劲。想知道从法律角度讲,转账报销到底需不需要备注明确信息呢?

转账记录属于什么证据种类?

我在和别人有经济纠纷,涉及一些转账往来,想知道我这些转账记录在法律上属于什么证据种类呀?是有特殊规定,还是和其他普通证据类似呢?主要就是想弄清楚转账记录在法律证据方面的归类情况。

程序违法和程序错误有什么区别?

我在处理一些事务时,遇到了流程方面的问题,不太明白程序违法和程序错误到底有啥不一样。我想知道它们的界限在哪里,对结果的影响又分别是怎样的,在实际情况中该如何去判断这两者,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回执单是否需要双方都签字?

我在和别人有业务往来时,涉及到了回执单。我不太清楚回执单是不是必须双方都签字才有效,不了解这其中的法律规定。要是只有一方签字,这回执单还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呢?希望能有人解答一下。

财务付款后是否有义务提供回单?

公司最近在支付供应商货款时,对方要求我们提供付款回单。我想知道,作为付款方,我们是否有法律义务提供这种回单?如果拒绝提供,会不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另外,回单的法律效力是什么?希望得到专业的解答。

企业收款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我是一家企业的收款人,日常负责处理企业的收款事务。我不太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面临哪些责任,万一收款出了问题,我会不会要承担法律后果呢?想了解一下企业收款人具体要承担的责任有哪些。

什么情况下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我在处理一些事务时,经常看到‘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这样的表述。我不太清楚具体在哪些场景下必须遵循这些要求,也不明白这里面所说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具体涵盖哪些内容,想弄清楚这方面的情况。

收据是由买方开具还是卖方开具?

我最近有个交易,对方说让我开收据给他,但我觉得应该是他开给我。我不太清楚收据到底该哪一方开,想了解在法律上对于收据开具方是怎么规定的,有没有明确要求呢?

采购入库单是否需要签字?

我在一家公司负责采购工作,最近在整理采购入库单时发现有些单据没有签字。这种情况是否合规?签字在采购入库流程中有什么法律意义?如果缺少签字,会带来什么法律风险?想了解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实务操作。

是不是所有证据都需要签字确认?

我在处理一个纠纷时,收集到了一些证据,但不太清楚是不是每一份证据都得签字确认。有的证据是书面文件,有的是电子记录,这些都要签字确认吗?不签字确认的话,这些证据还有效吗?我想了解下相关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