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骨折什么时候鉴定最好?
之前出了交通事故,我骨折了。现在很纠结不知道该在啥时候去做鉴定。担心去早了结果不准,去晚了又怕影响后续赔偿啥的。就想知道从法律角度讲,到底什么时候去做这个鉴定才是最合适的 。
展开


交通事故骨折后,一般在治疗终结后进行鉴定比较好。按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规定,鉴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 。 一般来说,骨折治疗包含复位、固定和康复训练等环节,通常需要数月才能完成治疗。要是骨折愈合良好,病情稳定,大约3个月左右就可以鉴定;要是骨折严重,恢复得慢,可能需要6个月甚至更久。 过早鉴定的话,由于伤情还不稳定,可能会让鉴定结果不准确、不公正。比如骨折部位还在恢复变化中,此时鉴定不能真实反映最终的伤残情况。而过晚鉴定,可能会使赔偿流程变长,还可能影响诉讼权利的行使。 另外,如果骨折治疗中安装了钢钉,要等取出钢钉后才能做伤残鉴定。在实际操作中,患者可以向处理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法院提出鉴定申请,之后由它们委托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机构会综合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等确定伤残等级。需要注意的是,鉴定时间可能因地区、医院、骨折严重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相关概念: 治疗终结: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