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会放弃免税权?
我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在纳税方面享受一些免税政策。但最近业务有了变化,我不太清楚在哪些情况下可能会面临放弃免税权的情况。想了解一下,是自身主动选择,还是有什么外部因素导致必须放弃呢?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税收领域,免税权是指纳税人依法享有的无需缴纳某些税款的权利。放弃免税权,就是纳税人主动或被动地不再享受原本可以享受的免税待遇。 从主动方面来看,纳税人可能基于自身经营策略而选择放弃免税权。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适用免税规定的,可以放弃免税,依照条例的规定缴纳增值税。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放弃免税权可能更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比如,企业销售的货物或提供的劳务,其下游企业更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若企业享受免税政策,就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可能会影响业务合作。此时,企业为了拓展业务,就可能主动放弃免税权,以便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 从被动方面来说,如果纳税人存在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也可能导致被取消免税资格。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进行处理,其中可能包括取消其免税资格。另外,如果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或者未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等,也可能面临被调整甚至取消免税权的风险。 此外,当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时,原本享受免税政策的项目可能不再符合免税条件。这时候,纳税人实际上就相当于失去了免税权。例如,国家出于宏观调控等原因,对某些行业或产品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取消了相关的免税规定,纳税人就需要按照新的政策缴纳税款。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