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会以自然人犯罪论处?
我有点担心自己可能会涉及一些法律风险,不太清楚在法律里,到底在哪些 情形下会把行为以自然人犯罪论处。想了解一下具体的判定标准和常见情况,也好让自己心里有个底,避免不小心触犯法律。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以自然人犯罪论处,是指在法律层面将某一犯罪行为认定为是由特定的自然人实施的,该自然人需独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我国,犯罪构成包括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当一个自然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在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心态下,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法的行为,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时,就会以自然人犯罪论处。
从犯罪主体来看,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犯罪主观方面,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比如张三为了获取李四的钱财,故意用凶器将李四打伤并抢走财物,这就是典型的故意犯罪。而过失犯罪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例如医生在做手术时,因疏忽大意没有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就可能构 成过失犯罪。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比如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王五实施了盗窃行为,导致他人财物损失,这一盗窃行为与财物损失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王五就可能以盗窃罪的自然人犯罪论处。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