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犯罪,哪些情形应予以开除?
我是一名公职人员,最近了解到公职人员犯罪可能会被开除,心里有点担心。想知道在犯罪的情况下,具体哪些情形是一定会被开除的呢?我希望能清楚这些规定,避免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碰红线。
展开


公职人员犯罪后,在一些特定情形下会被予以开除。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情形和法律依据。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予以开除。这里涉及几个法律概念,简单来说,故意犯罪就是公职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宣告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其次,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予以开除。过失犯罪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如果是这种情况且被判处超过三年有期徒刑,也会面临被开除的处分。 最后,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予以开除。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当公职人员出现被单处或者并处这种刑罚时,同样会被开除。总之,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公职人员队伍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