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哪些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我最近和人有个动产交易,听说有善意取得制度,但不知道哪些动产不适用这个制度。我担心自己交易的动产可能在不适用范围内,到时候出问题就麻烦了,所以想了解下到底哪些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呢?
展开 view-more
  • #善意取得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不过,并不是所有动产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首先,法律禁止流通的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是因为这类动产本身就不允许在市场上自由交易。比如说毒品、枪支弹药等,这些物品的流通受到严格的法律管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对这类物品的非法交易规定了严厉的处罚。由于它们不能在合法的市场中正常流转,所以不存在善意取得的基础。 其次,遗失物通常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遗失物是指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偶然丧失占有之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原权利人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追回遗失物,而受让人不能基于善意取得制度获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再者,盗赃物一般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盗赃物是通过盗窃等犯罪行为获取的物品。虽然法律没有明确条文规定盗赃物绝对不适用善意取得,但在司法实践中,考虑到维护社会秩序和原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通常不支持盗赃物的善意取得。因为盗窃行为本身就是违法犯罪行为,不能让违法犯罪的结果通过善意取得制度合法化。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特殊人身属性的动产,如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照片、信件等,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些物品往往承载着特定人的情感和记忆,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物品本身,更在于其背后的人身属性和情感价值。从法律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按照一般的动产交易规则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