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违法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涉及行政违法的事情,不太清楚在法律规定里,哪些违法行为是行政机关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我想知道具体的情形,这样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心里也能有个底,所以来问问大家。
展开


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六条规定,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这里所谓“情节显著轻微”,指的是违法行为的性质、手段、造成的后果等方面都比较轻微。例如,在一些城市管理中,偶尔摆摊且没有影响交通和其他经营秩序,及时改正的小摊贩,其违法行为情节就比较轻微。 而“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强调的是该违法行为不会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他人合法权益等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比如,某商店超范围经营了一些小额的、不涉及安全问题的商品,且及时纠正,没有对消费者和市场秩序造成明显危害。这时候行政机关就可以综合考虑,决定是否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不过,具体是否采取措施,行政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裁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