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谅解书应该交给谁?


在刑事案件中,谅解书是被害人或其家属等对犯罪嫌疑人表示谅解的书面文件,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和悔罪表现,对量刑可能会产生影响。那么,刑事案件谅解书应该交给谁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谅解书交给公安机关。在案件侦查阶段,如果被害人或其家属愿意谅解犯罪嫌疑人,将谅解书交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进行案件侦查和处理时,会把这份谅解书作为一个参考因素。比如,在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时,会考虑到被害人的态度。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需要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谅解书可以视为一种表明犯罪嫌疑人可能社会危害性较小、有悔罪表现的证据材料。 其次,也能交给检察院。当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此时,将谅解书提交给检察院,检察院在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以及在向法院提出量刑建议时,会参考谅解书的内容。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情节,包括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取得谅解等情况。 最后,还可以交给法院。在审判阶段,法院会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被告人进行定罪量刑。如果在这个时候提交谅解书,法院会将其作为量刑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而谅解书所体现的被害人态度等情节,就是法院量刑时会考虑的因素之一。 总之,刑事案件谅解书中交给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都是可以的。一般建议在不同阶段都可以提交,让司法机关在各个环节都能充分了解被害人的谅解情况,从而更全面、准确地处理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