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为什么意见证据不能使用?

我在一个案子里提交了一份意见证据,可法院说不能用。我不太明白,证据不就是用来证明事实的吗?为啥意见证据就不行呢?我想知道这里面的法律原因到底是什么。
展开 view-more
  • #意见证据
  • #证据规则
  • #司法审判
  • #证据客观性
  • #证据采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意见证据指的是证人基于自己的推测、判断、评论等给出的陈述,而不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情况下意见证据是不能使用的,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证据的本质属性来看,证据需要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意见证据往往包含了证人主观的想法和判断,缺乏客观性。它可能是证人基于自身的偏见、猜测或者没有根据的臆想得出的,而不是对实际发生事情的准确反映。比如,证人说‘我觉得那个人当时很生气’,这就是一个意见证据,‘觉得’体现了证人主观的判断,并非对事实的客观陈述,无法确切证明那个人当时的真实状态。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十六条,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这里强调了对证人证言要进行客观的综合分析,意见证据由于其主观性,很难通过这样的分析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司法审判中,法官需要依据客观事实来作出公正的裁决。如果允许意见证据被采纳,可能会干扰法官对事实的判断。因为法官需要依据客观、真实的证据来还原案件的真相,而意见证据可能会误导法官,使审判结果偏离公正。例如,多个证人的意见证据可能相互矛盾,这会让法官在判断事实时陷入困境。 此外,意见证据可能会侵犯法官的职权。法官的职责是根据证据和法律来对案件进行判断和裁决,而意见证据中的主观判断往往已经包含了对事实的评价和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法官的判断权。比如证人说‘我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了犯罪’,这是对被告行为的一种法律评价,本应由法官根据法律和证据来作出,而不是由证人来给出意见。 当然,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当证人具有专业知识或技能,其意见证据是基于专业知识和经验给出的,并且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帮助时,这样的意见证据可能会被采纳。例如,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医学专家作为证人给出的关于病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意见,可能会被法院作为证据参考。但这种例外情况是严格受限的,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