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为什么再审一般不改判?

我有个案子申请了再审,本以为能改判,可听人说再审一般不改判,我就很疑惑。这是为啥呢?是有什么特殊规定吗?我想知道背后的原因,看看我的案子还有没有改判的希望。
展开 view-more
  • #再审改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再审,简单来说,就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再审一般不改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司法程序的稳定性来讲,司法裁判需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既判力。既判力意味着一旦一个案件经过了正常的一审、二审等程序,作出了生效判决,就不能轻易被推翻。如果再审频繁改判,会让公众对司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产生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在设计审判程序时,就是希望通过严谨的一审、二审等程序,尽可能确保裁判的正确性,再审只是一种特殊的纠错程序,并非是对案件的重新审理。 从证据和事实认定方面来看,再审程序启动时,要想改判通常需要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或者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经过一审、二审的审理,证据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质证和审查,事实也基本认定清楚。如果没有新的有力证据出现,很难改变原有的事实认定。而且新证据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不是随便一个证据都能作为再审改判的依据。 从法律适用角度分析,法律条文的解释和适用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官会遵循既定的法律解释规则和司法实践中的通行做法。原判决如果在法律适用上没有明显错误,再审时也不会轻易改判。法律适用的一致性也是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统一的重要体现。比如在一些常见的合同纠纷案件中,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和法律责任的认定,都有相对成熟的司法裁判标准。所以,只有在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且该错误对案件的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时,才有可能改判。 从司法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考虑,司法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再审随意改判,会导致大量的案件反复进入再审程序,这不仅会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会极大地浪费司法资源,影响司法效率。因此,法院在决定是否改判时会非常谨慎,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改判是必要且合理的。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