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赔不起钱会被起诉坐牢吗?


在探讨缓刑期间赔不起钱是否会被起诉坐牢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缓刑的概念。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这意味着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在遵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暂时不用在监狱服刑。 当涉及到赔偿问题时,如果在缓刑期间存在民事赔偿义务却赔不起钱,这主要涉及民事法律关系。一般而言,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遵循“赔偿能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也就是说,如果确实因为经济困难赔不起钱,并非故意不履行赔偿义务,通常不会仅仅因为赔不起钱就导致被撤销缓刑而重新坐牢。 不过,如果被害人或者其家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赔偿义务人就需要按照判决履行赔偿义务。如果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该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被撤销缓刑,重新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所以,在缓刑期间赔不起钱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被起诉坐牢,但如果有能力执行赔偿判决却故意不执行,就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确实存在赔偿困难的情况,建议及时与被害人或其家属沟通协商,尝试达成和解协议,比如分期赔偿等方式。同时,也要积极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尽量履行赔偿义务,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