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否会告诉家属?


在医疗过程中,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医院是有义务将情况告知家属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相关法律规定和其中的道理。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简单来说,就是医院和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治疗过程中,因为不遵守规定或者疏忽大意,导致病人身体受到了伤害。 从法律规定来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其中就包含了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等情况。同时,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这里所说的告知患者,在患者无法完全理解或者需要家属参与决策等情况下,实际上就包含了告知家属。也就是说,法律要求医院要把和患者病情、医疗情况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告知,而医疗事故显然属于这类重要信息。 从实际情况来讲,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和医疗情况有知情权。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家属往往承担着照顾、关心和参与决策等重要角色。如果发生了医疗事故,家属有权利知道具体情况,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后续的治疗、护理以及可能涉及的赔偿等问题。医院告知家属医疗事故的情况,也是对家属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此外,如果医院没有按照规定告知家属医疗事故的情况,家属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医院说明情况并承担相应责任。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因为医院隐瞒医疗事故导致家属权益受损,家属还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要求医院进行赔偿。 总之,无论是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还是从保障家属知情权和维护患者及家属合法权益的角度来看,医院在发生医疗事故时都应当将情况告知家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