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还款意愿还会被强制执行吗?
我之前借了别人一笔钱,现在确实有还款意愿,也一直在和债主沟通还款计划。但债主还是把我起诉了,我担心即便我有还款意愿,法院还是会强制执行我的财产。想问下在这种情况下,法院还会强制执行吗?
展开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强制执行”这个法律概念。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一般来说,如果债务人有还款意愿,并且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法院通常不会轻易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是因为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促使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既然债务人有主动还款的意愿,那么通过协商和沟通解决债务问题是更理想的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有还款意愿并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按照协议履行还款义务,就不会启动强制执行程序。 然而,如果债务人虽然表示有还款意愿,但却没有实际行动,比如不按照承诺的还款计划还款,或者故意拖延时间,那么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审查后,认为债务人确实存在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情况,就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 所以,关键在于债务人是否将还款意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要积极履行还款义务,与债权人保持良好沟通,通常可以避免被强制执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