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贷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放高利贷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高利贷。简单来说,高利贷就是出借人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借贷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了这个四倍标准,超过部分的利息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放高利贷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虽然法律不保护超过法定标准的利息部分,但借贷合同中未超过法定标准的本金和利息,借款人仍需按照约定偿还。比如,张三借给李四10万元,约定年利率为30%,而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折算下来年利率为20%,那么李四只需要按照20%的年利率支付利息,超过的10%部分利息无需支付。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放高利贷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如果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能会构成高利转贷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此外,如果在放高利贷过程中,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催收债务,可能会触犯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等其他罪名。比如,在催收时殴打借款人致其受伤,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限制借款人的人身自由,就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这些行为都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所以,放高利贷不一定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在进行借贷活动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行为合法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