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签订人员的分类解析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作者
劳动合同签订人员的分类涉及多种情况,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本文将详细解析不同类型的签订人员,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其中要点。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合同签订人员的分类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人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情况:

一、按工作状态分类

1. 在岗人员 在岗人员是指正常在用人单位工作,按照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出勤和工作的劳动者。这是最常见的一类劳动合同签订人员,他们与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劳动关系,享受用人单位提供的各项劳动待遇,如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例如,某工厂的生产线上的工人、办公室的职员等都属于在岗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岗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非在岗人员

  • 放长假员工、富余人员:这类人员虽然暂时不在工作岗位上,但仍然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例如,某企业因市场需求减少,安排部分员工放长假,在放长假期间,用人单位仍需与这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对放长假期间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事项作出约定。
  • 长期被外单位借用人员、带薪上学人员:他们也属于非在岗人员,但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依然存在。比如,某单位的一名员工被外单位借用一年,在此期间,原用人单位应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就借用期间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问题进行协商约定。

二、按劳动合同期限分类

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员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例如,某公司与一名员工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从2023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该员工就属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员。这种类型的劳动合同适用于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有明确的阶段性需求,或者对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能力需要进一步考察的情况。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人员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例如,某员工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了12年,当劳动合同到期时,该员工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公司就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人员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比如,某建筑公司承接了一项工程建设项目,与一批工人签订了以该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当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劳动合同即终止。

三、按特殊身份分类

1. 请长假职工、不在职期间员工 这类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仍然存在,用人单位应当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并对请长假期间的相关事宜作出约定。例如,某员工因个人原因需要请长假6个月,用人单位应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请长假期间的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问题。

2. 原固定工中经批准的停薪留职人员 对于原固定工中经批准的停薪留职人员,根据双方约定可以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实践中,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潜在的劳动纠纷,建议双方签订相关协议,对停薪留职期间的各项事宜进行约定。

3. 党委书记、工会等党群专职人员 这类人员同样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可以在劳动合同中作出特殊约定。例如,对其工作职责、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特别规定,以适应其工作的特殊性。

法律建议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与不同类型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因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而引发劳动纠纷。具体而言,要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劳动合同的类型和条款,确保劳动合同的内容合法、有效、明确。

对于劳动者来说,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不明确或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与用人单位协商修改,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10篇相关文章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是什么

劳动合同关乎劳动者的切身权益,签订时需谨慎。本文将详细阐述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其中要点,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在劳动法律领域,劳务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存在诸多差异。了解这些区别,对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主体、内容、期限等多方面详细解析二者区别,并结合案例给出法律建议。

劳动合同法解答200问(1 - 25):重点问题解析

本文围绕劳动合同法解答200问中的前25个问题展开专业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实际案例阐释要点,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劳动合同法中的关键问题。

不签劳动合同有什么法律后果

在劳动领域,劳动合同至关重要。不签劳动合同会带来诸多法律后果。本文将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签合同的后果,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其中利害。

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怎么办

在劳动就业中,存在劳动者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这涉及劳动者诸多权益。本文结合法律条文、实际案例说明应对方法,并给出法律建议,助您明晰相关法律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签订关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权益。本文详细阐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要点,包括遵循的原则、签订的时间、必备条款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为用人单位提供实用法律建议。

站在企业视角如何解读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进行解读,分析劳动合同订立、履行、解除等环节要点,为企业依法用工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其规避风险。

劳动关系管理常见的问题及法律分析

劳动关系管理至关重要,涉及企业与员工的诸多权益。本文剖析常见问题,如劳动合同订立、工时薪酬等,结合实际案例与法律条文分析,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劳动关系管理要点。

劳动合同的订立、内容和期限解析

劳动合同关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益,本文详细解析其订立原则、具体内容及期限分类。通过实际案例阐释要点,引用相关法律条文,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劳动合同相关法律知识。

事实劳动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事实劳动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如何正确处理关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应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