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应当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
  • #合同签订
  • #劳动法规
  • #合法原则
  • #协商一致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导读: 劳动合同的签订关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权益。本文详细阐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要点,包括遵循的原则、签订的时间、必备条款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为用人单位提供实用法律建议。

在劳动法律体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构建稳定劳动关系的关键环节,关乎双方的权益与义务。以下将详细阐述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要点。

遵循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 合法原则:这是劳动合同有效并受法律保护的前提。首先,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用人单位需具备法人资格或经国家有关机关批准依法成立,有被批准的经营范围和履行劳动关系权利义务及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个体工商户则要具备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劳动者需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且具备劳动能力。例如,某非法经营的小作坊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这种主体不合法的情况导致所订立的劳动合同违法。其次,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必须合法,劳动者是为了就业和获得报酬,用人单位是为了使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创造效益。最后,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也必须合法,涉及工作内容、工资分配、社会保险等多方面条款都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 公平原则:要求劳动合同内容公平合理,用人单位不能凭借优势地位制定显失公平的条款。比如,某公司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员工加班没有任何加班费,这明显违背公平原则。
  •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双方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法律地位平等,应在自愿基础上充分协商,表达真实意愿达成一致。例如,用人单位不能强迫劳动者签订包含不合理条款的合同。
  • 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应如实告知相关信息,不得欺诈、隐瞒。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虚假宣传工作环境和待遇,诱使劳动者签订合同,就违反了该原则。

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例如,某企业在员工入职后超过一个月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该企业需向员工支付双倍工资。

确保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完整

一份完整的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必备条款:

  •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明确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以便劳动者在需要时能够准确联系和维权。
  •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这是确认劳动者身份的重要信息。
  • 劳动合同期限:可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三种。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合适的合同期限。
  •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场所,避免后续因工作安排产生纠纷。
  •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长、休息时间和休假制度,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 劳动报酬: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得到保障。
  • 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这是法定义务。
  •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
  •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小张应聘到某科技公司工作,入职时公司口头承诺月薪8000元,加班有加班费,工作环境良好等,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个月后,公司以各种理由降低小张工资,且要求小张频繁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工作环境也与承诺不符。小张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补发工资及加班费等。

分析:在此案例中,公司未在小张入职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关于签订时间的规定,应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同时,公司未履行口头承诺,随意降低工资和不支付加班费,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劳动报酬相关规定。

法律建议

  • 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避免因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在招聘环节,如实向劳动者介绍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等信息,确保双方信息对称。
  • 仔细审查劳动合同条款,确保内容合法、公平、明确,避免模糊不清或存在歧义的条款。
  •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避免因逾期签订产生双倍工资等法律风险。
查看更多view-more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laywer-tag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法律公园特别推荐律师
立即咨询
qr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