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陷害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在法律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陷害罪”准确表述是“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指的是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从构成要件来看,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必须是故意,也就是明知自己所告发的是虚假的犯罪事实,并且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如果只是因为误信谣言或者没有仔细核实情况而告发,并非故意陷害他人,那就不构成此罪。客观方面,行为人要有捏造犯罪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的行为。这里的“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告发的对象可以是司法机关,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对被诬陷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等措施的机关或单位。 关于2024年诬告陷害罪的立案标准,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这意味着所捏造的犯罪事实性质恶劣、危害较大,比如捏造他人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犯罪。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例如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逼迫他人作伪证来诬告陷害他人;或者通过网络等媒体大肆传播虚假的犯罪事实以达到陷害目的。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比如导致司法机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或者使司法机关作出错误的决定,如错误拘留、逮捕等。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总之,诬告陷害罪的立案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发现有人可能实施了诬告陷害行为,应当及时向司法机关反映真实情况,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司法秩序的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