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借款合同担保无效的情形有哪些,债权行使时间有何规定?


在2024年,借款合同担保无效的情形以及债权行使时间的规定是很多借贷当事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借款合同担保无效的情形有多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若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例如,借款合同本身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像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导致借款合同无效,那么基于该借款合同的担保合同也会随之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担保行为无效。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所签订的担保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担保行为无效。简单来说,如果担保人和债权人双方只是表面上签订担保合同,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提供担保的意愿,这种合同就是无效的。 此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担保合同无效。比如,法律明确禁止某些主体作为担保人,而该主体签订的担保合同就会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担保合同也无效,像担保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况。 关于债权行使时间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中会约定还款期限。根据《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例如,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日期到了,债务人没有还款,从这个日期开始计算三年的诉讼时效。在这三年里,债权人要积极行使自己的债权,可以通过协商、诉讼等方式。如果超过三年诉讼时效,债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如果借款合同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但要给债务人必要的准备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总之,在借款合同及担保过程中,当事人要了解这些法律规定,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