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政赔偿后是否要追究责任?


在2024年,行政赔偿后是否要追究责任,需要依据具体情形,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 首先,我们要明白行政赔偿的含义。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这是对公民、法人等合法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后的一种补救措施。简单来说,就是政府部门做错事给老百姓造成损失了,国家要进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六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这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如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导致需要进行行政赔偿,那么行政机关在赔偿后是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 所谓“故意”,就是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公民、法人等的合法权益,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执法人员明明知道某商户没有违法行为,却故意对其进行非法查封、扣押,造成商户经济损失。这种情况下,执法人员就是故意为之。而“重大过失”,是指工作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侵权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并且这种过失程度比较严重。比如,在进行城市房屋拆迁时,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核实拆迁范围,就错误地拆除了居民的合法房屋,这就可能构成重大过失。 不过,如果工作人员的行为只是一般过失,没有达到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程度,通常就不会被追究责任。一般过失可能是因为工作中的小失误、判断不准确等,但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例如,工作人员在填写行政文件时出现了笔误,但及时进行了纠正,没有给当事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这种情况下就不太可能被追究责任。 综上所述,2024年行政赔偿后是否追究责任,关键在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