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的取保候审是否会被判决?
我因涉嫌一起刑事案件被取保候审了,心里一直很忐忑。不知道取保候审之后是不是就没事了,还是说最后依然会被判决?我很想知道在法律上,取保候审和最终判决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刑事案件里,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通俗来讲,就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一定条件时,在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期间,允许他们暂时不用待在看守所等羁押场所,但要遵守相关规定。它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终结,和最终是否会被判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这表明取保候审是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和可能判处的刑罚来决定的。 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仍会继续推进。如果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证据确凿、事实清楚,那么就会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比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警方继续收集证据,最终确认其盗窃事实,法院就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盗窃罪的规定进行量刑判决。 然而,如果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证据不足,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那么就不会被判决。例如,在某些涉嫌诈骗的案件中,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所谓的“诈骗行为”其实是正常的经济纠纷,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就不会被判决。 所以,刑事案件中的取保候审后是否会被判决,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司法机关的调查结果来确定。被取保候审的人应该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案件的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