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扣除社保和税该怎么计算?


工资扣除社保和税的计算是有一定规则和步骤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社保的扣除计算。社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有些地区还有住房公积金,通常被称为“五险一金”。社保费用一般由个人和单位共同承担,个人缴纳部分会从工资中扣除。具体的扣除比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可能会有所差异。以常见的情况为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一般为8%,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约为2%,失业保险个人缴费比例大概是0.5% - 1%,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个人通常无需缴纳。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一般在5% - 12%之间,单位和个人的缴存比例通常相同。计算公式为:社保个人缴纳金额 = 工资 × 各项社保个人缴费比例之和。例如,您的月工资是5000元,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8%,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2%,失业保险个人缴费比例0.5%,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8%,那么社保个人缴纳金额 = 5000×(8% + 2% + 0.5% + 8%) = 925元。 然后,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2018年新个税法实施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综合所得适用税率,并引入了专项附加扣除等概念。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收入额 - 6万元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这里的专项扣除就是前面所说的社保个人缴纳部分;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根据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是分级的,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例如,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元等。以月工资计算时,先将月工资减去5000元(即6万元/12个月),再减去当月社保个人缴纳部分和专项附加扣除等,得到当月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查找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进行计算。例如,您月工资扣除社保后是8000元,当月有1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那么当月应纳税所得额 = 8000 - 5000 - 1000 = 2000元,对应税率为3%,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 2000×3% = 60元。 这些计算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了社会保险的参保范围、缴费义务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明确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税率等相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