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下在公益诉讼里,举证责任到底是怎么规定的。我参与了一个和环保有关的公益诉讼案子,不太清楚该由谁来负责提供证据,提供哪些证据,想知道这方面具体的法律要求是啥。
展开


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它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与普通的民事诉讼有所不同。 在举证责任方面,公益诉讼遵循一定的规则。一般来说,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民事证据规则,公益诉讼的原告需要对其提出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例如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要证明被告有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原告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时,需要提供被告的行为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初步证据。这意味着原告要拿出一些基本的证据,像拍摄到的污染现场照片、相关的检测报告等,来证明被告的行为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 不过,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法律也有特殊规定。比如在某些环境公益诉讼中,被告需要对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如果被告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导致公共利益受损,那么被告需要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原告很难获取到被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而被告更有能力提供相关证据。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平衡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能力,保障公益诉讼的顺利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