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结束后银行卡可以解封吗,安全吗?


帮信罪,也就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的是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当涉及帮信罪时,司法机关出于侦查犯罪、固定证据以及防止犯罪所得转移等目的,会对涉案人员的银行卡进行冻结。那么在帮信罪结束后,银行卡是否可以解封呢?这要分情况来看。一般来说,如果案件已经侦查终结,并且查明该银行卡内的资金与犯罪行为无关,没有其他需要继续冻结的理由,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邮件、电子邮件、电报,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查封、扣押,退还原主或者原邮电部门、网络服务单位;原主不明确的,应当采取公告方式告知原主认领。在通知原主或者公告后六个月以内,无人认领的,按照无主财物处理,登记后上缴国库。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银行卡是可以解封的。 然而,如果银行卡内的资金涉及犯罪所得,或者还有其他与案件相关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处理,那么银行卡可能暂时无法解封。比如,存在资金流向不明确、还有同案犯的资金关联等情况,司法机关可能会继续冻结银行卡以确保案件彻底查清楚。 至于帮信罪结束后银行卡解封是否安全,这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法律层面讲,如果银行卡完全解除了与案件的关联,理论上可以正常使用。但在实际中,银行可能会因为该银行卡曾涉及帮信罪案件,而对其进行风险管控。银行有自己的一套风险评估体系,对于曾涉违法犯罪的银行卡,可能会采取限制交易额度、加强身份验证等措施,甚至有可能拒绝为持卡人继续提供服务。而且,使用这样的银行卡进行交易,可能会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关注,一旦出现异常交易行为,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调查。所以,即便银行卡解封了,使用时也需要格外注意,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避免再次陷入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