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被认定无效后可以请求返还财产吗?
我之前和别人有一个法律行为,现在这个行为被认定无效了。我在这个行为里给了对方一些财产,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下我能不能要求对方把财产还给我,想了解下相关的法律规定。
展开


法律行为被认定无效后,通常是可以请求返还财产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法律行为无效是指该行为从一开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就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在法律层面发生过一样。当法律行为被认定无效后,基于这个无效行为而发生的财产转移也就失去了合法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也就是说,一旦法律行为被认定无效,取得财产的一方就没有权利继续占有这些财产,另一方有权要求返还。如果财产还存在并且能够返还,那么就应该原物返还。例如,你因为一个无效的买卖合同把一台电脑给了对方,那么你可以要求对方把这台电脑原样还给你。 但如果财产已经不存在了,比如原物已经毁损、灭失,或者已经无法返还(如已经消耗掉),那么取得财产的一方就需要按照财产的价值进行折价补偿。此外,如果一方对于法律行为的无效存在过错,导致对方遭受了损失,那么有过错的一方还需要赔偿对方的损失。比如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导致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那么这一方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