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可以当监护人吗?
我家里有个亲戚成了被告人,现在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个孩子需要监护人。我不知道这个成了被告人的亲戚还能不能当孩子的监护人,也不清楚法律上对于这种情况是怎么规定的,所以想问问大家被告人到底能不能当监护人呢?
展开


在法律中,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判断被告人能否当监护人,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如果被告人所涉及的犯罪行为与监护职责并无直接关联,并且其具备监护能力,如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品德、足够的经济能力等,那么从法律规定上看,是有可能担任监护人的。然而,要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性质恶劣,例如涉及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的暴力犯罪、虐待犯罪等,或者犯罪行为反映出其道德品质存在严重问题,法院很可能会认定其不适合担任监护人。因为法律规定,监护人的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若被告人自身存在严重问题,显然无法履行好监护职责。 此外,在确定监护人时,如果存在争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人民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所以,被告人能否当监护人,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以是否有利于被监护人的成长和权益保护为根本判断标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