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驶是否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醉酒驾驶是否可以免除刑事处罚,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明确醉酒驾驶的定义。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驶。从法律层面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这表明醉酒驾驶在一般情况下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 不过,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醉酒驾驶也有可能免除刑事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中提到,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例如,如果醉酒驾驶机动车,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且驾驶距离较短,如仅仅是在小区内挪车,并未进入公共道路,或者血液酒精含量刚超过80mg/100ml一点,同时行为人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又积极认罪悔罪,那么有可能被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从而不予定罪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但需要注意的是,免除刑事处罚并不意味着不会受到其他处罚。即使不被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驶行为人仍可能面临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罚款等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总之,醉酒驾驶在一般情况下会构成刑事犯罪,但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存在免除刑事处罚的可能。同时,无论是否免除刑事处罚,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请杜绝醉酒驾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