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判后的一审判决能否作为证据提交?
我之前有个案子一审判决下来了,后来二审改判。现在我在另一个案子里,想把之前那个案子改判后的一审判决作为证据提交,不知道法律上允不允许,也不清楚它有没有证明效力,所以想问问改判后的一审判决到底能不能作为证据提交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探讨改判后的一审判决能否作为证据提交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改判后的一审判决本质上属于书证。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一审判决是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它记载了案件的审理过程、双方当事人的主张和证据、法院的认定和裁判结果等重要信息。
一般情况下,改判后的一审判决是可以作为证据提交的。这是因为它反映了特定案件在一审阶段的处理情况,能够为其他案件的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例如,在涉及类似法律问题或事实认定的案件中,改判后的一审判决可以帮助法官了解相关法律适用和事实判断的情况。
不过,改判后的一审判决作为证据的证明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由于该一审判决已经被二审改判,这意味着二审法院对一审的认定和判决进行了变更。所以,其证明力相对有限。法院在审查该证据时,会综合考虑改判的原因、改判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等因素。如果改判是因为一审在事实认定上存在重大错误,那么该一审判决在证明相关事实方面的证明力就会很弱。
此外,根据证据规则,当事人提交证据应当与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改判后的一审判决必须与当前案件的争议焦点或待证事实有一定的联系,才能被法院采纳。如果与当前案件毫无关联,即使提交了该一审判决,法院也不会将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综上所述,改判后的一审判决可以作为证据提交,但证明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法院进行判断,并且要满足与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这一条件。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