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的房子是否可以购买?


在我国,抵押的房子是可以购买的,但其中涉及诸多法律规定和潜在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房屋抵押的概念。房屋抵押是指房屋所有权人将自己的房屋作为抵押物,向债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在抵押期间,房屋所有权人仍然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但在处分该房屋时会受到一定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这意味着,在理论上,抵押人是可以将抵押的房屋进行出售的。不过,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对于购房者来说,购买抵押的房子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抵押人没有及时清偿债务,抵押权人有权就该抵押房屋优先受偿。也就是说,即便购房者已经购买了该房屋,在抵押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能会通过法律程序将房屋拍卖或变卖,以实现自己的债权,这将使购房者面临失去房屋的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购房者在购买抵押房屋时,应要求卖方提前清偿债务,解除抵押。在房屋抵押解除后,再进行房屋交易,这样可以确保房屋产权清晰,避免后续纠纷。同时,购房者还可以通过查询房屋产权登记信息,了解房屋是否存在抵押等权利受限情况。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抵押解除的时间、违约责任等条款。 此外,如果购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抵押的房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总之,虽然抵押的房子可以购买,但购房者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谨慎操作,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