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具有哪些特征和作用?


犯罪构成是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犯罪构成的特征和作用。 犯罪构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法定性。犯罪构成所包含的要件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我国《刑法》对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都做了详细规定,只有符合这些规定的行为才可能被认定为犯罪。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在认定犯罪时,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来判断,不能随意进行认定。例如,《刑法》规定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等,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符合这些要件时,才能被认定为诈骗罪。 其次是主客观统一性。犯罪构成既包括客观方面的要件,如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等,也包括主观方面的要件,如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等。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方面的要件。例如,在故意杀人罪中,不仅要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客观行为,还要有主观上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再者是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统一。犯罪构成所描述的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即该行为对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等造成了损害或者威胁。同时,这种行为还必须违反了刑法的规定,具有刑事违法性。只有同时具备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才符合犯罪构成的要求。 犯罪构成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在定罪方面,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标准。司法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需要根据犯罪构成的要件来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完全符合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才能认定其构成该犯罪。例如,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构成盗窃罪时,需要看其是否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等构成要件。 在量刑方面,犯罪构成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犯罪构成要件反映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不同,从而影响量刑的轻重。例如,在抢劫罪中,如果行为人具有入户抢劫、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加重情节,其量刑就会比一般的抢劫犯罪更重。 此外,犯罪构成还具有保障人权的作用。它限制了司法机关的权力,防止其随意认定犯罪和滥用刑罚。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时,才能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这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无辜的人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