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对同居财产有哪些规定?
我和对象没领证就一起生活了,现在有些财产分不清是个人的还是共有的。想了解下,按照民法典,同居期间的财产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哪些算共同财产,哪些算个人财产呢?
展开


在法律上,同居关系和婚姻关系是不同的概念。婚姻关系是男女双方依法进行结婚登记后所形成的受法律保护的夫妻关系,而同居关系则是指未办理结婚登记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关系。对于同居期间的财产处理,民法典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同居财产的详细条文,但可以参考相关的民法原则和其他规定来确定。 首先是个人财产的认定。同居期间,一方的个人财产仍然归其个人所有。个人财产一般包括一方在同居前已经取得的财产,比如在同居前购买的房产、车辆等,或者是通过继承、赠与等方式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以,同居期间个人财产的所有权不会因为同居关系而发生改变。 其次是共同财产的认定。如果是双方在同居期间共同劳动、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一般会被认定为共同财产。比如双方一起开店做生意赚的钱,或者共同出资购买的家具、电器等。对于共同财产的分割,通常是按照双方的出资比例或者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如果无法确定出资比例或贡献大小,则可能会平均分割。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八条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此外,在处理同居财产纠纷时,证据是非常关键的。双方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财产的来源、出资情况等。比如购房合同、出资转账记录、购物发票等。只有通过充分的证据,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在同居财产分割中的合法权益。总之,虽然同居关系不受婚姻法的直接保护,但在财产处理上,仍然要遵循民法的公平、合理等原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