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诉讼二审开庭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我有个民事诉讼案子一审败诉了,准备上诉到二审。但不太清楚二审在什么情况下会开庭审理,想了解一下具体有哪些情形会让二审开庭,这样我心里也能有个底,看看我的案子是否符合开庭条件。
展开 view-more
  • #二审开庭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二审程序是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而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后启动的程序。二审并不一定会开庭审理,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二审开庭审理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也就是说,如果有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二审通常会开庭审理。 这里所说的“新的事实”,是指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生的事实。比如在一审结束后,一方当事人发现了对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新的违约行为,且该行为是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才出现的,这就属于新的事实。这种情况下,二审法院为了查明该新事实,往往会开庭审理。 “新的证据”则是指在一审中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供,而在二审期间才发现或取得的证据。例如,在一些侵权纠纷案件中,一审时证人因出国等原因无法出庭作证,二审期间证人回国并愿意作证,其证言就可能成为新的证据。当有新证据提交时,为了对证据进行质证和审查,二审法院会开庭审理。 “新的理由”一般是指当事人在一审中未提出的法律适用观点或事实认定理由。比如在合同纠纷中,一审时当事人未提出合同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而在二审中提出该理由,且有合理依据,法院也可能会开庭审理以审查该理由是否成立。 此外,如果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存在基本事实不清的情况,也会开庭审理。基本事实是指对原判决、裁定的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用以确定当事人主体资格、案件性质、具体权利义务和民事责任等主要内容所依据的事实。当一审对这些关键事实认定不清时,二审法院需要通过开庭进一步查明事实,作出公正的裁判。 还有一种情形,如果一审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二审法院会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重审后的上诉案件,二审通常也会开庭审理。因为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二审开庭可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