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异议提出时间有什么规定?
我涉及一个民事诉讼案件,现在到了执行阶段。我对执行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不清楚在民事诉讼里,应该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提出执行异议,怕错过了时间影响自己的权益,所以想了解一下相关规定。
展开


在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是指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向执行法院提出的书面异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执行异议提出时间的相关规定。 首先,对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的执行行为异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并没有明确限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执行行为异议的具体起始时间,但从实践操作来讲,应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之日起尽快提出,不然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 其次,关于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的异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二款,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指向的执行标的执行终结之前提出;执行标的由当事人受让的,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也就是说,案外人如果要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要注意执行标的的执行状态,在符合上述时间要求内提出,一旦错过,法院可能不再受理其异议申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