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的赔款跟刑事案件的有什么不同?


民事案件的赔款和刑事案件中的赔款存在诸多不同。 首先,从概念和目的来看,民事案件的赔款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它主要是为了弥补受害人因为侵权行为或者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目的在于让受害人的权益恢复到侵权或违约行为发生之前的状态,强调的是对受害人的补偿。比如在买卖合同纠纷中,如果卖方交付的货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给买方造成了经济损失,那么卖方就需要向买方支付赔款来弥补这些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事主体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而刑事案件中的赔款,通常被称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它虽然也有补偿受害人损失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作为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附带结果。刑事犯罪不仅侵犯了受害人的个人权益,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了破坏,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例如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人除了要承担刑事责任,还需要对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进行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其次,在赔偿范围上,民事案件的赔款范围较为广泛,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受害人现有财产的减少,比如因交通事故导致车辆损坏的维修费用;间接损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丧失,比如因车辆损坏无法正常运营而减少的收入。而刑事案件中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主要侧重于赔偿因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对于精神损失,一般情况下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予支持。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受害人可以通过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再者,赔偿的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民事案件中,赔款的计算通常依据实际损失和相关的证据来确定。比如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会根据受害人的医疗费用票据、误工证明、伤残鉴定报告等计算出具体的赔偿金额。而刑事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计算相对较为严格,一般按照实际物质损失来确定赔偿数额,并且会考虑犯罪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 最后,在执行方面,民事案件的赔款执行主要依靠当事人的自觉履行和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如果一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赔款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措施来实现赔款的执行。刑事案件中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除了法院的强制执行外,还会与犯罪人的量刑情节相联系。如果犯罪人积极履行赔偿义务,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