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的司法救济形式和保护形式分别有哪些?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在商业活动中,保护商业秘密至关重要,了解其司法救济形式和保护形式能帮助权利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来看商业秘密的司法救济形式。当商业秘密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可以通过多种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民事诉讼是最常见的司法救济方式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因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到损害的经营者的赔偿数额,按照其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刑事诉讼也是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以及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侵权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权利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行政救济同样不容忽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以及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权利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行政机关举报,由行政机关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 接下来谈谈商业秘密的保护形式。权利人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商业秘密。 建立保密制度是基础。企业可以制定完善的保密规章制度,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保密措施、员工的保密义务等。例如,规定员工不得随意将商业秘密带出公司,不得在公共场合谈论商业秘密等。 签订保密协议也是重要的保护手段。企业可以与员工、合作伙伴等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当一方违反保密协议时,另一方可以依据协议追究其违约责任。 加强技术防范措施也必不可少。企业可以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对商业秘密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限制员工对商业秘密的访问权限,防止商业秘密被非法获取。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让员工认识到商业秘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保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