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软件侵权盗版行为有哪些?


软件侵权盗版行为,指的是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传播、使用等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软件著作权就像是软件的“身份证”,著作权人拥有对软件的一系列专属权利,其他人不能随意侵犯。 常见的软件侵权盗版行为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复制和传播盗版软件。这就好比把别人的作品私自复印多份,然后拿去售卖或者送人。比如有人从非正规渠道下载软件,然后将其拷贝到多个设备上使用,或者把软件上传到网络供他人免费下载,这都属于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其次是破解软件的加密措施。有些软件为了保护自身的版权,会设置一些加密手段。而有人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这些加密,让软件可以随意使用,这也是侵权行为。这就如同强行打开别人上了锁的箱子,拿走里面的东西。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的,是侵权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还有未经授权修改软件。有些人觉得软件的某些功能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就擅自对软件进行修改。但这可能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修改权是著作权人特有的权利,其他人不能随意行使。比如,把软件里的广告去掉,或者添加一些自己的功能模块,这都可能构成侵权。 另外,超许可范围使用软件也是常见的侵权行为。有些软件是按照使用人数或者使用期限进行授权的。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使用,就属于侵权。例如,公司购买了只能在五台电脑上使用的软件许可证,却在十台电脑上安装使用,这就违反了软件使用许可协议。 总之,软件侵权盗版行为严重损害了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我们在使用软件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和使用软件,避免陷入侵权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