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在经济活动中较为常见的犯罪行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概念、构成要件以及法律依据等内容。 首先,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在和别人签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的时候,用欺骗的办法把对方的钱或者财物弄到手,并且他根本就没打算还。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主体方面,一般主体都能构成这个罪,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也就是说,不管是一个人干的,还是一个公司集体干的,只要符合条件都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而且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就意味着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好好履行合同,就是想骗对方的东西。比如,甲和乙签了合同,甲从一开始就计划着拿到乙的货款后就跑路,这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客体上,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因为合同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形式,诈骗合同行为不仅让对方当事人遭受财产损失,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比如,虚构合同标的,本来没有那么多货物,却告诉对方有;或者隐瞒自己没有履行合同能力的事实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做出了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总之,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正常秩序。当遇到可能涉及合同诈骗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