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买卖房产用于义务教育报名会有什么后果?
我为了让孩子能在好点的学校上学,和朋友商量搞了个虚假买卖房产的操作来报名义务教育。但现在心里有点慌,不知道这种行为在法律上会有啥后果,会不会影响孩子上学,也担心自己要承担啥责任,所以想问问相关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展开


虚假买卖房产用于义务教育报名这种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和不良后果。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虚假买卖房产本质上是一种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这种虚假的房产买卖交易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在义务教育报名环节,学校通常会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若发现是虚假买卖房产获得的报名资格,学校有权取消该学生的入学资格。因为报名时提交真实有效的材料是基本要求,虚假材料破坏了教育公平的环境。 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涉嫌欺诈。如果因为虚假买卖房产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失,比如给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带来了干扰,或者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造成了影响,受损方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等。 同时,这种行为也可能违反治安管理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若虚假买卖房产过程中涉及伪造相关文件等情况,就可能面临治安处罚。 综上所述,虚假买卖房产用于义务教育报名不仅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入学资格,还会让行为人面临民事赔偿甚至治安处罚等法律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