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要件和效力类型是什么?


合同效力,简单来说,就是依法成立的合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所产生的拘束力效果。 合同效力要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签合同的人得有能理解自己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比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状态不正常的人,他们签合同的行为效力可能就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 其次,意思表示真实。也就是签合同的时候,双方心里想的和表达出来的得是一致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要是一方被欺骗或者被迫签了合同,那这个合同效力就可能有问题。 再者,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内容必须得合法,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也不能违背社会的基本道德和良好风俗。 合同效力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有效合同。当合同满足前面说的几个效力要件时,就是有效合同,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得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二是无效合同。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这些都属于无效合同,自始就没有法律效力。 三是效力待定合同。主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还有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四是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比如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相关概念: 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一般道德观念的合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