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犯的刑事责任是怎样的?
我被别人威胁参与了一起犯罪活动,当时我特别害怕,只能按照他们说的做。现在事情闹大了,我很担心自己会受到很重的处罚。我想知道像我这种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也就是法律上说的胁从犯,要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呢?
展开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胁从犯是一种特殊的犯罪主体。简单来说,胁从犯就是那些原本没有犯罪的故意,是在他人的胁迫之下,为了避免自己遭受某种不利后果,而不得不参与犯罪的人。比如张三被李四用家人的安危威胁,去参与了盗窃活动,张三就是胁从犯。 对于胁从犯的刑事责任认定,我国《刑法》第二十八条有明确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充分考虑了胁从犯在犯罪过程中的主观恶性和客观行为。 判断犯罪情节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是胁迫的程度,胁迫程度越严重,胁从犯的主观意志被压制得越厉害,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也就相对较轻。例如,如果是以杀害家人相威胁,这种胁迫程度就非常严重。另一方面是胁从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在犯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辅助、次要的作用,那么其刑事责任也会相对较轻。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在一开始是被胁迫参与犯罪,但在后续的过程中,其心理发生了变化,主动积极地参与犯罪,甚至成为了犯罪的主要实施者,那么就不能再简单地将其认定为胁从犯,而应当根据其实际的犯罪行为和情节,按照主犯或者从犯来进行处罚。 总之,对于胁从犯刑事责任的判定,要综合考虑胁迫程度、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等多方面因素,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这样既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平,又能体现对不同犯罪情形的区别对待。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