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是怎样的?


企业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首先,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企业会计监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使得企业会计监督有法可依。例如,《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从法律层面推动了企业加强自身的会计监督。 其次,企业自身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会计监督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开始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然而,企业会计监督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会计监督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会计监督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现象。例如,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可能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干预,无法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导致会计监督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在会计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违规行为。例如,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迎合企业管理层的要求,故意篡改会计数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此外,外部监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虽然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但由于监督力量有限,难以对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降低审计质量,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 为了改善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社会监督机构应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只有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