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是什么?


工业总产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它反映了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说明相关法律依据。 ### 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从定义上来说,工业总产值涵盖了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所有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的价值。这里的最终产品是指本企业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的产品。它不包括企业非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比如企业附设的非工业生产单位的产值。 ### 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工厂法和生产法。 工厂法是我国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基本方法。它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其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机床,那么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就是生产的机床的价值总和,而不包括生产机床过程中所使用的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价值重复计算。 生产法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成角度入手,计算工业总产值。其计算公式为:工业总产值 = 工业总产出 - 工业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出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消耗和使用的外购物质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 法律依据 在我国,工业总产值的统计和计算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相关统计制度和标准。《统计法》是规范统计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中明确规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应当科学、合理,统计标准应当统一。国家统计局根据《统计法》制定了具体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对工业总产值的定义、计算方法、统计范围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企业和统计部门都应当按照这些规定进行统计和计算,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总之,了解工业总产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对于企业准确反映生产经营成果、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